编者按:122cc太阳集成游戏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遵循“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方针,着力巩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全面展示本科教育教学成效,小理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专栏,展示各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的经验举措、特色亮点,共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始建于2013年,现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304人,教职工42人,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职称16人,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博士)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全国优秀教师1名,贵州省“金师”2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
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分类培养,重视实践、以本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做好“四个1”(1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1个贵州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和1个校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打造“14门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金课”6门、校级“金课”6门),实现本科毕业生“两个90%以上”(综合就业率、工作满意度90%以上)培养目标。
1.构建“1234”模式,推动“混合式教学+课程思政”双轮驱动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一个方向”不转移,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两条主线”,把“三全育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各环节,实施政治核心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教师能力提升、学风建设“四项行动”,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学院党总支荣获省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党组织、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贵州省高等学校“五好”基层党组织;学院教师党支部荣获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学院2门课程荣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课程荣获省级“金课”、6门课程荣获校级“金课”;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学院2名教师获评省级“金师”,2名教师在国家级教学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数名辅导员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表彰。



学院通过经费管理、绩效分配、文档管理、博士引进等管理方面制度和学生评教、教案评价、领导听课、教师听课、教学督导等评教制度同向发力,动态优化本科培养方案,促进学科建设质量水平提高,切实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现已获得1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1个贵州省高等学校特色重点实验室、1个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和1个校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同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评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校级工程教育认证(培育)专业,自动化专业获评校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通专兼备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立足贵州、面向西南,采取建立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委托社会第三方调研、持续跟踪毕业生就业发展信息等方式方法,对人才培养成效(达成度、适应度、保障度、有效度、满意度)及时评价反馈研究,对两个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对学生高质量就业工作进行部署落实,对专业课程教学进行调整,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规划指导进行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进行丰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从2017年至2024年,学院学生获各种学科竞赛国家级奖励20项以上,省级奖项64项,学院本科生英语四六级过级率常年保持50%以上,稳居全校前列(2020级过级率达57%),毕业生就业率持续6年始终保持在92%以上,主要进入专业对口国企央企就业,工作满意度近95%,彰显“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成效。


优秀毕业生展示

刘超,男,中共党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24年7月毕业,现就职于中共瓮安县委办公室,曾担任校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学院团总支宣传部部长、班级副班长。在校期间连续两年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获得“创新创业单项一等奖学金”;获三项国际级奖项、四项国家级奖项、六项省级奖项以及校级奖项若干;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

冷青轩,男,中共党员,自动化专业,2024年7月毕业,现服务于铜仁市碧江区滑石乡人民政府,曾任智电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校学生会执行主席、贵州省学生联合会驻会执行主席。曾荣获2023—2024年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班优秀学员(贵州省仅一位)、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贵州省“大学生年度人物”、122cc太阳集成游戏书记校长特别奖学金等。

郑新鹏,男,中共党员,自动化专业,2023年7月毕业,毕业后进入桂林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读研,曾担任自动化193班班长。在校期间连续四年综合测评及加权成绩均位列专业第一;曾获得第十四届、十三届、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级一等奖和贵州省第三届、第二届物理学术竞赛一等奖等多项奖项,并成功授权三项实用型专利,同时主持并顺利结题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荣获国家奖学金、省级三好学生、校级三好学生、校一等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学习标兵等多项荣誉。
一审:人工智能与电气工程学院
二审:姚楠
三审:巫敏